DB52∕T 1849-2024 鲜食玉米-水稻轮作技术规程(贵州省)
ID: |
F5A130F2FA5543618F7B9FCF64C7EB82 |
文件大小(MB): |
0.39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20,CCS,B 05,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849—2024,鲜食玉米-水稻轮作技术规程,Crop rota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fresh corn and rice,2024 - 08 - 28发布,2024 - 12 - 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2/T 1849—2024,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种植区域 1,5 品种选择 1,6 鲜食玉米种植 .2,7 水稻种植 3 I,DB52/T 1849—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兴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罗甸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军、曾涛、章洁琼、龙英、郑明洁、秦典兰、张玲、黄道文、肖仕川、韦鑫、,黄光谋、王文艳,II,DB52/T 1849—2024,鲜食玉米-水稻轮作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种植区域、品种选择、鲜食玉米种植、水稻种植等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玉米轮作水稻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DB52/T 898 贵州省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规范,DB52/T 1606 鲜食玉米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食玉米 fresh corn,以糯、甜加糯、甜玉米类型的幼嫩玉米籽粒为收获对象,以类似蔬菜方式食用的特用玉米,3.2 三水三湿一干,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排水干田控蘖,4 种植区域,适用于海拔1000 m以下,≥10 ℃年活动积温5600 ℃d~7100 ℃d、地温稳定在10 ℃以上的稻田,5 品种选择,鲜食玉米 5.1,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选择全生育期80 d~110 d的品种,水稻 5.2,水稻品种符合GB 4404.1的要求,选择全生育期<155 d的品种,1,DB52/T 1849—2024,6 鲜食玉米种植,播期 6.1,育苗在每年1月中下旬~2月中旬,直播在每年2月中旬,土壤温度稳定在10 ℃以上,起垄 6.2,播种和移栽前起垄开沟,厢面宽100 cm,垄高20 cm,垄沟距40 cm,围沟、畦沟、腰沟三沟配套,确保排水通畅,直播 6.3,垄上双行直播,采用等行距70 cm或宽窄行60 cm+80 cm(见图1、图2),株距30 cm~32 cm,每穴2粒种,出苗后单株留苗,图1 等行距种植示意图,图2 宽窄行种植示意图 2,DB52/T 1849—2024,育苗与移栽 6.4,按DB52/T 1606的规定执行。在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时,选择在土壤含水量60%~70%时垄上双行单株移栽,移栽规格同6.3,覆膜与破膜 6.5,6.5.1 地膜选择,选择地膜的厚度0.01 mm,宽度1.2 m~1.5 m,6.5.2 直播,直播方式需先播种后垄上覆膜再破膜覆土,6.5.3 移栽,育苗方式需在移栽前垄上覆膜,移栽时再破膜移栽,移栽的位置需用土压实膜的周围,膜压紧,边压严,田间管理 6.6,参照DB52/T 1606的规定执行,7 水稻种植,苗床制作 7.1,在鲜食玉米地附近制作苗床,苗床宽度100 cm~110 cm,单个长度不超过30 m。一般苗床面积与大田种植面积按1:15~1:20比例计算,播种 7.2,4月中旬前播种,采用无纺布旱育秧方式。播种前宜采用肟菌酯+异噻菌胺+吡虫啉进行拌种,拌种后播种。播种密度按谷种30 g/m2~45 g/m2下种,均匀撒播,然后覆细土,大田耕整 7.3,鲜食玉米收获后,及时覆水,青秆粉碎还田结合施基肥进行耕整,做到田平、泥烂、肥匀、水浅。 7.4 栽插 适宜移栽的秧龄为5叶带蘖秧,苗高20 cm,带蘖1.5个~2个。采取拉绳定点移栽,株行距16.7 cm ×30 cm,密度1.3万穴/667m2,每穴两粒谷秧,栽插深度不超过2 cm。 7.5 施肥 根据田块的肥力条件确定施肥量,中等肥力田块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 kg/667m2~40 kg/667m2施基肥,移栽后5 d~7 d用尿素5 kg/667m2~8 kg/667m2追肥,在水稻倒四叶期用氯化钾10 kg/667m2~12 kg/667m2、尿素8 kg/667m2~10 kg/667m2施穗肥。 3,DB52/T 1849—2024,水分管理 7.6,采取 “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当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5%~90%时排水干田控蘖,病虫害防治 7.7,7.7.1 苗期,在2叶一心时,应用敌克松、甲霜噁霉灵等药剂进行立枯病防治。移栽前2 d~3 d,宜采用氯虫本甲酰胺和三环唑复配制剂施用送嫁药,7.7.2 大田,按照DB52/T 898 的规定执行,收获 7.8,宜在收割前7 d~10 d排水,当85%的谷粒黄熟时择晴天收割,4,DB52/T 1849-20……
……